巧引入门,巧学说话《该怎么办》口语交际教学故事
激浪之石
“有表达的自信心,积极参加讨论,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。”这是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的阶段目标之一。口语交际课,不同于看图说话,看图说话虽然也给孩子留有自由的想象空间,但只要将图的意思说出来也就达到目标了,它是一个单向平面独白式的语文活动;而在口语交际中,教师要创设情景,主动参与,激发兴趣,既导又演,师生互动,生生互动,是一个多向立体生活化的语文活动,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日常的口语交际能力,在各种交际活动中,学会倾听、表达与交流,学会交往,发展合作精神。
浪花朵朵
在日常生活中,总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,去解决,如何能春风化雨般的使矛盾双方其乐融融,是构建和谐社会公民的必备能力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里的《怎么办》正是从解决问题入手,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。这三幅图的主要意思是:小明每天帮王爷爷取牛奶,王爷爷提出每天给小明一毛钱,小明不要。王爷爷说如果小明不收下,就不让小明取奶了,小明不知道该怎么办。这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是帮小明想个办法,并能把想到的办法说清楚。
打开话匣子——从《环珠格格》说起
我知道孩子们特喜欢看《环珠格格》,看,我刚一提起就眉飞色舞,注意力“唰!”百分之百聚焦,我得意的抛出了第一个问题:“小燕子和晴儿,老佛爷最喜欢哪一个?”“晴儿!”整齐、划一,都是电视迷。我紧跟着追问:“为什么?”话音刚落,就有几只小手举起来了,“晴儿很漂亮”、“晴儿很聪明,会出主意、想办法”、“晴儿会说话”、“晴儿会讲道理”、“晴儿是老佛爷的大红人”、“晴儿一说话,老佛爷就笑眯眯的,还点头”、“晴儿嘴很甜,老佛爷长老佛短的,叫得老佛爷心里甜密密的”。我顺势抛出第二个问题:“我们应该向晴儿学习些什么呢?”这个问题不难,好多同学都举手了:“学习她会说话”“学习她会想办法”“学习她会讲道理”“学习她嘴巴甜、有礼貌”。最后,我笑眯眯地说:“晴儿就靠一张嘴帮小燕子解决了好多麻烦,那么,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要像晴儿一样,会想办法会说话,就会招人喜欢。请听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明的故事——他是个很招人喜欢的孩子。”
听悟结合——学习口语交际
为了先做好示范,再现生活场景,我像赵本山演独角戏一样自编自演了一段,一会儿扮爷爷,一会儿扮小明,转过来转过去的忙得稀里哗啦:
小 明:(手里卷着两本书当牛奶,小心翼翼进门)王爷爷,牛奶来了。
王爷爷:(满脸堆笑,弓着腰,僵着腿,一颤一颤地去接牛奶)“哎哟,小明呀,真是太谢谢你了,你看,天天这么麻烦你,真不好意思(边叹气,边摇头)哎,我这老头子,不中用咯!”(再干咳两声)
小 明:王爷爷,别这样,你看你多健康,好了,再见。
王爷爷:(连忙伸出右手)哎——哎——小明,回来,回来!爷爷跟你商量个事儿。
小 明:(收住脚步)啥事?王爷爷,你就说吧。
王爷爷:(从衣兜里摸索出1毛钱,拉着小明的手)是这样的,你天天给我取牛奶,我觉得很过意不去,我决定每天给你一毛钱当辛苦费,怎么样?(说着就往小明手里塞)
小 明:(连忙推开)这怎么可以呢?
王爷爷:(作生气状)怎么不可以,拿着,不拿着,我可生气了!(边说边往小明手里塞)
小 明:(缩回手)生气也不能拿。
王爷爷:(虎着脸)你不收下,我就不让你取奶了。
小 明:(摸脑袋)啊!?
王爷爷:(转成笑脸)来!拿着吧,这是爷爷爱你,爷爷爱孙子,没错吧!
小 明:(无可奈何地)那好吧!爷爷再见!(收下钱,拖着沉重的步子,边走边嘟囔着:以后再想办法还给爷爷吧!)
今天,小明又来送奶,不过手里多了一袋水果。
小 明:(欢天喜地的)王爷爷,牛奶来了!
王爷爷:哎呀,小明来了,(指着水果)你这是干啥?
小 明:(调皮地)王爷爷,这是孝敬你的。只许爷爷爱孙子,就不许孙子爱爷爷吗?嘿嘿!
王爷爷:(摸着小明的脑袋)小机灵鬼,以后不许这样了!
小 明:那你以后也不许拿辛苦费了。
王爷爷:(无可奈何地)好!好!真拿你没办法。
小明:(又蹦又跳)耶!耶!胜利了!胜利了!
可这样的表演比课本剧难,因为它没有脚本。创造的成份太多,而且又是初次创演。
这一环节,我原想请一位同学配合,可能表情呀、动作呀、语言呀,
都需要我不断启发、提示,会浪费很多时间的,我干脆一人演了。一气呵成,连贯自然,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,示范效果好,又节约时间。
联系生活——寻找交际契入点
这时,我才让孩子们打开书,孩子们这才明白老师刚才演的就是书上的内容,唧唧喳喳议论开来,等孩子们沸腾后,我说:“现在,我想听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?”
刘益霖:每天用那一毛钱给王爷爷买份报纸。
师:这个办法不错,我怎么就没想到呢?王爷爷现在天天不仅能收到牛奶,还能收到报纸。小明的任务由一个变成了两个,能多帮王爷爷做事,王爷爷坐在家中,就能知天下事了。
胡厶蘂:等到攒多了钱给王爷爷买营养品。
唐萧文:到王爷爷生日,给王爷爷买生日礼物。
大家还在举手,由于受到刚才表演定势的影响,孩子们都是买东西,
于是我启发:除了买东西还有没有别的办法?任柯霖太有意思了:“把钱给王爷爷放桌子上就跑,王爷爷追不上的。”把大家都给逗乐了。还有一个小朋友说:“我急了,我就哭,大声的哭,王爷爷就不敢给钱了。”
为了体现嘴巴上的功夫,我又作了一次启发:“孩子们,你们刚才的办法都是小明先拿了钱,再想办法补上的,如果小明当时就能想办法说服王爷爷不拿钱,那才叫厉害!你们帮小明想想该怎么说。”
一会儿,胡厶蘂举手了,在讲道理这方面,她最强,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,我迫不及待地点了她。
“王爷爷,学雷锋做好事是不能收钱的。收钱就不是真雷锋是被同学们知道了,会笑话我的,爸爸妈妈也会责怪我,批评我。”
怎么样,语句通顺,有条有理,我使劲地表扬了胡厶蘂。我再提醒:王爷爷可能和小明住一个院子,或是两隔壁。
何田田似有所悟,“咚”举手了,她的声音很细很甜:“王爷爷,你(您)不要过意不去,反正我每天都要去拿牛奶,顺便就帮你(您)拿了,我们都是好邻居,怎么能收钱呢?”
虽然我作了个别字、词的提示,还纠正了“你”和“您”的用法,但孩子能讲这么多话,已相当不错了,我又使劲地表扬了她,她满意地坐下了。
汤明霖又举手了,他说话吐字很清,不紧不慢:“王爷爷,您天天把楼道打扫的干干净净的,都不收钱,我怎么能要您的钱呢?”
又有许多人举手了:
“王爷爷,您经常帮我浇灌阳台上的花,我给您拿牛奶,这是应该的。”
“王爷爷,我妈妈不在家的时候,都是您照顾我,我帮你取牛奶,这是应该的。”
“王爷爷,您教我画画,下象棋,我还不知道怎么感谢您呢!帮你取牛奶,算不了什么。”
……
大家的评议结果是都很不错,特别是能当场说服王爷爷的最棒。
说演结合——练习口语交际
办法想好之后,为了实现面对面地虚拟交流,我设计了说演环节。我请一个同学(聂彩龙)和我合演了一次,因为有前面的示范,孩子的动作、表情基本到位,衔接比较自然、流畅,需要我提示的地方也很少。
接着,又请两个孩子演了一次,我在旁边当观众,并适时指点,最后,孩子们两两结合,各自演练了一次,又交换角色,再演练一次,直到铃响,舍不得下课。
浪之随想
想办法,这是个很难的话题,因为首先要办法可行。而这里的办法不在怎么动手做,而在怎么用嘴说,这就更难了。这种要说服别人的口语交际,这是第二次。首先我利用孩子们对《还珠格格》的痴迷让孩子们明白:会想办法会说话的人招人喜欢,如果我再上这一课,我也许会取消这一环节,直接进入第二环节。
第二环节演一个故事(实际就是今天的口语交际话题),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示范,目的是让孩子们用心地听一次、悟一次、学习一次。也许有人会批评我这一节是典型的“包办”,太越俎代疱了,可我仍持保留意见。表面看孩子们似乎很平静,其实孩子们也在参与,也在“动”,眼在动,心在动,耳在动,他们在听、在悟、在乐。这样完整的“二人戏一人唱”从开学到现在也不是第一次,况且其中还含着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,怎么会不是有效教育呢?第三环节,想办法。孩子很自然的由我的办法迁移出许多类似的办法,虽然受定势的影响,但仍有奇招,都贴近孩子的生活,非常可行。为了打破定势,我又作了一次引导,生出另一个版本——直接讲道理说服王爷爷,结果精彩不断,活力四射。我看到了孩子们善良的心,我听到了孩子们自然流动的语言,我感受到了孩子源自心灵深处的真诚。人与人之间,除了用语言交流,还有心灵的交流。第四环节,说演结合,也分三步进行:第一步,我带你说,老师担任一个角色。第二步,你们示范,大家说,学生担任全部角色。第三步,大家一起说,全体总动员,无拘无束。德国的斯普朗格认为:“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,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,将生命感、价值感‘唤醒’。”所以,只有“唤醒”了的课堂,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。